养生篇原文世或有胃神仙长生不老秘诀养生篇
重庆开州
李清云传说他在世257岁,先后历经了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九代至民国,是世界上极罕见的长寿星
。在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来到开县陈家场上。李会武功,以卖草药为生,李生活习惯异于常人,不饮酒、不喝茶、不抽烟,闲时闭目静坐,几个小时一动也不动。
民国十六年(1927)李云青应四川军阀杨森的邀请去万县传授养身之道。杨森对李敬若上宾,为李特制全身新衣,请照相馆照相放大陈列在橱窗里,标明“开县二百五十岁老人李青云肖相,民国十六年春三月摄于万州”。一时之间省内各报竞相作为奇闻报道,轰动全川。
民国二十年(1931)《万州日报》九月十五日又载:“开县二百七十三岁老人李青云,已于前晚由陈家场到万县,住李家花园。老人系应王师长之邀到万县的,在万县期间,老人谈了长生之道只一静字。
李于此次去万县返家后二年(1933年,癸酉)病逝。
至于李青云到底有没有这么长寿?相信现在科学会给出一个答案。
李清云为后人留下了以《三丰太极拳》为主的武术功法和一本书《长生不老秘诀》,这些对现代的养生、健身可以提供一些积极可取的经验。我们研究李青云,主要范围在这些积极可取的经验上,为当代养生修身提供案例及方法。
重庆开州区罗明老师承续后,经过30余年不断收集整理,已于2019年选题辑录《开州三丰太极拳》一书,该书除了有三丰太极拳的图文解说,还附录了《长生不老秘诀解密》系列。
我们将选取《长生不老秘诀》原文,以馈读者。如需详细解说,请参看《开州三丰太极拳》一书。
《长生不老秘诀》:养生篇
青云老人曰;“予年二百五十,而动作不衰,人其以我为神仙乎?夫人寿之短长,元气之所禀也,元气有厚薄,善养生者,虽其本薄,善保而护持之,亦可以延年,不善养生者,虽禀气厚,滥用而戕贼之,亦足以促寿。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干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干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谐,亦如是也。
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曾不稍衰。今之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古之人,法于阴阳,调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神相俱,泰然陶然,百岁以上,不以为长寿者,职此故也。
今之世,事物繁于古,机械甚于前,其人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逆生于乐,务快其心,如此而欲其度半百而不龙钟衰老,其可得争?故山野之人,恒较城市之人为长寿。
盖山野之人,作息有时,起居有常,无名利之萦其心,无机械之乱其神,浑然天真,如葛天之民,故可以延年也。若城市之人,饮食无节,起居无时,机械生于内,名利扰其外,而狗马声色之事乱其神,富贵荣辱之念萦其心,心无片刻宁,神无片刻安,胶扰不休,故足以促寿也。
陆清献公尝曰:‘足柴足米,无忧无虑,早完官粮,不惊不辱,不欠人债而起利,不入典当之门庭。员消清茶淡饭,便可益寿延年。此真养生之妙诀,益寿之良箴也。得此可以长生,不必采灵药,炼金丹也。’
老子之言曰。‘毋劳 女④形,毋摇女精,毋使女思虑营营。多思虑以养神,寡嗜欲以养精,寡言语以养气。此中妙旨,庸人忽之。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
盖人心能慈,即不害物,即不损人。慈祥之气,养其天和也
。老子以俭为宝。所谓俭者,非止财用,俭于饮食则养脾胃,俭于嗜欲则聚精神,俭于言语则养气息。复俭于交游,则洁身寡过;俭于酒色,则清心寡欲;俭于思虑,则蠲除烦恼。凡事省得一分,即受一分之益。
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互相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
所谓静者,身不可过劳,心不可轻动也。苏老泉所谓‘泰山崩 干前而色不变,麋鹿兴干右而目不瞬,此静之至也。
《道德经》五千言,其要旨亦不外乎此。此善养生者,所以必以慈、俭、和、静四字为根本也。
眠食之事,于此亦大有出入。食不得过饱,过饱则肠胃必伤;眠不得过久,过久则精气耗散。予生二百余年,从未食过量之食,与夫作长久之酣眠,盖以此也。
且不仅此,凡细小之事,人最易忽,皆足以致伤。喜怒乐,过度则伤;谈笑食息,失时则伤;寒暖不慎,步行过疾,酒色淫乐,皆伤也,积伤致极,即可亡身。
此古人之所以行不疾步,目不极视,耳不极听,坐不过久,卧不及疲。先寒而衣,先热而解
,不及极饥而食,不及渴极而饮,无喜怒哀乐萦其心,无富贵荣辱之动其念也。昔人曰:‘饥寒痛痒,此我独觉,虽父母弗能代也。衰老病死,此我独当,虽妻子不能代也。自爱自全之道,不自留心,将谁赖哉?’此语警惕,足为养生者之圭臬,谓非得个中三昧者,而能语此乎?”
静座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