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领域指的是这本书涉及5个育儿领域11
“Terrible 2”和“Horrible 3”是现在非常流行的一种说法,这个阶段的宝宝开始萌生独立的意识,有自己的小心思,不愿意事事听安排,经常跟爸爸妈妈产生冲突。我所在的育儿群里,经常有宝妈抛出自家孩子的各种“顽劣”行为,寻求解决方法。
有时候我会想孩子的顽劣背后,是不是有自己的想法呢?由于这个阶段的宝宝认知有限,还不能用语言流畅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或许只能通过爸妈眼中“顽劣”的方式引起注意。最近读了《小七老师育儿说:早教痛点答疑5堂课》,印证了我的想法,父母的反馈方式影响孩子的行为。
小老师是北师大儿童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硕士、金宝贝王牌讲师,微博认证儿童教育博主,线上课程粉丝超200万,经常分享买用的0-6岁的育儿知识。这本《小七老师育儿说》涵盖了亲子沟通、社交能力、生活习惯、科学早教和艺术体验5个方面,涉及112个家长关心的育儿问题,这么多问题总有一条能解答父母的疑惑。
01 宝宝变身小魔,如何对 Terrible2很多妈妈提到 terrible2就头疼,原本巧听话的宝宝变得动不动就发脾气打滚,以往的教育模式仿佛失效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种情况?
小七老师提到13个月到36个月的宝宝正处在自我认知阶段,他们开始对这个世界产生初步的认识,这个阶段的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的发脾气、不听话、叛逆等等举动就像对这个世界宣布表达自我意志。这个时候如果父母不理解他们,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方式(比如发脾气、哭闹等)表达情绪。
在孩子的这个成长阶段,父母不要企图用成年人的沟通方式,比如简单通过讲道理让他们“乖乖听话”,这样的方式行不通也不可行。在《小七老师育儿说》这本书里,小七老师给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1)给孩子自由选择的空间
很多父母觉得宝宝还小,总是以“为了孩子好”的名义期望甚至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不给他们选择的空间。小七老师认为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选择,让他们体验自己选择的后果,学会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比如在吃饭问题上,有些父母担心孩子吃不饱,经常追着孩子喂食。我们可以问孩子还要不要继续吃,并告诉他们吃不饱会饿肚子,如果他们坚持不吃,就尊重他们的选择。
(2)放手让孩子探索世界
现在有个新词语叫“直升机父母”,是指有些父母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孩子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孩子的一举一动,孩子有任何需求都第一时间帮他们搞定。
其实孩子比我们想象的强大,有很多事情可以放手交给孩子去做,的确直升机父母帮孩子搞定一切高效又安全,但剥夺了孩子探索世界的机会。我们的孩子终归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培养应对各类情况的能力才是真的“为之计深远”。
(3)无条件接受孩子的情绪
孩子从他们人生最初半年就开始有快乐,生气,伤心和害怕4种基本情绪,随着年龄增长,他们逐渐发展出更健全的情绪。由于孩子年龄还小,他们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只能通过哭闹、打滚、摔东西等方式表达。
我们父母要做的是接纳孩子的情绪,以理解孩子情绪的方式与孩子交流,安抚他们的情绪,帮助他们认识情绪、排解情绪。但是接纳情绪并不等于接纳行为,安抚好孩子的情绪后,还要帮助孩子了解自己表达情绪的行为是否可取,要让他们明白涉及安全、卫生等问题的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02 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的艾尔丝博士(Anna Jean Ayres)首次提出,是指:
人在环境中,有效利用自身的感官,从外界获取不同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前庭觉和本体觉等信息,然后再把这些信息输入大脑,大脑再进行加工处理,再做出适应性反应的能力。
我是这样理解的,因为感知统合关乎着孩子的注意力、反应速度、灵敏性、情绪稳定性和手眼协调性等方面,所以孩子成长过程中要注意进行感知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通过锻炼身体的各种感官能力,让大脑指挥身体和谐高效的反应,帮助孩子平衡健康成长。
进行感统训练不一定需要到专业的早教机构,我们在家就可以帮助孩子进行感统训练。小七老师提到了几个适合婴幼儿的训练方法:
(1)爬行训练
爬行训练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爬行对提升孩子的平衡感、手眼协调能力、动作发展有好处,还能锻炼身体的核心区域,促进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
现在很多孩子不会爬行就会走了,不会爬的原因很多,关键在于父母的引导,这本书还提供了引导孩子爬行的办法:
①、父母爬行给孩子看,或者带孩子去有很多同龄孩子一起爬的地方,促进孩子模仿学习;
②、让孩子多趴,趴能提升四肢的力量支撑身体,还能促进腰腹、颈部的肌肉发育,为爬行做好力量准备;
③、和孩子一起玩锻炼爬行的游戏,比如毯子游戏,把孩子放在毯子上,拉起毯子的两个角,帮助孩子做仰卧起坐。
(2)视力能力训练
多和孩子一起做视觉追踪的小游戏,比如3月龄时用绳子绑上玩具,在孩子面前来回晃动,孩子会转动头追踪移动的物体。再比如6月龄以上玩抓泡泡游戏,为宝宝吹泡泡,鼓励孩子伸手去抓住泡泡。
(3)听觉能力训练
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听觉练习,拿着拨浪鼓在左右摇动,引导孩子玩边听音乐边做动作的游戏,带孩子到户外听鸟声、树叶沙沙的声音、风铃声、飞机飞过的声音等等,不仅让孩子留心各种声音,还要给他指出声源在哪里,并告诉他这是什么声音。
03 读书启发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很多育儿文章都提到要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到底什么才能构建良好的关系呢?在这本书中,小七老师的一句话点醒了我:“在亲子关系当中,孩子是否得到认可、是否得到尊重、是否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决定了他将来在面对其他社交关系的时候能否得到尊重和信任。”
认可孩子、尊重孩子、与孩子和平相处就是小七老师的解答。
在日常的亲子互动中,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并尊重孩子的想法,不要觉得孩子年龄小就否认或拒绝孩子,尝试站在孩子的年龄阶段看待孩子的举动,努力成为孩子的安全基地。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
很多父母的口头禅是“这孩子不听话”,听不听话是站在父母的角度看待孩子的行为,不听话意味着不按照父母的要求行动,这里不妨想一下,事事都听话真的好么?
在我看来,比起乖巧听话,孩子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坚韧性格等更为重要。孩子未来的人生路还很长,以后将会有丰富的人生经历,如果他能有自己的思想和判断、拥有独立的人格,那么在面对人生困境时,或许他们会更加坚韧自信,也能做出更好的选择。
注重情绪引导,培养高情商的孩子
《情商》的作者丹尼尔·戈尔曼曾说:“家庭生活是我们学习情绪的第一所学校。”
我们的孩子从日常生活中学习父母怎么表达情绪、父母怎么回应孩子的情绪,作为父母我们要理解孩子的情绪,教给孩子认识各种情绪,引导孩子的情绪,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比如当孩子哭闹时,不要想着怎么样让孩子停止哭闹,而是思考引起孩子哭闹的情绪是怎么产生的。或许可以通过吼叫的方式暂时压制住孩子的哭闹,但孩子的情绪还在,他们年纪小不会及时疏解,那么情绪就会积压在孩子心里,日后通过其他的方式发泄出来。
写在最后这本《小七老师育儿说》涉及到亲子沟通、社交能力、生活习惯、科学早教和艺术体验5个方面的内容,问题覆盖面广且都是我们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方便在育儿路上困惑的父母拿来抄作业。全书没有过多的育儿理论,通过一个个的问题及回答,让我们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学习育儿知识。这本书中的问题非常接地气,孩子出现各种状况时拿出来翻一番,或许你会产生应对孩子行为的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