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佛医养生调理师跟着东坡游广东第8辑思
(第7辑)跟着东坡游广东(第8辑)
思想南移
苏轼家世好佛,自幼受到家庭氛围的熏陶,对眉山治平寺(今东坡区龙合寺)、成都大慈寺、乐山凌云寺等寺庙非常熟悉,至今乐山大佛寺(即凌云寺)还保留有东坡读书楼。家庭文化的教育,使他养成了乐善、好施的品格。苏洵、苏轼、苏辙施舍给寺庙大量的珍贵木雕、绘画、书法等物品,在当时就是孤品,每件都是价值连城。这种施舍,就是在苏轼生活最困难的黄州、惠州时期,都没有停止。
他到黄州初期,住在定慧寺里,和寺庙的和尚们相处融洽,时常参加佛事活动。苏家传统,凡是家里有亲人仆人亡故,苏轼必斋戒修心,超度亡灵,对佛学十分虔诚。后来他在黄州城外荒地种田,干脆自号“东坡居士”——居士就是在家修行的人。
乐山大佛凌云山栈道
中国古代也曾是世界新思想极大的创新者,这从远古遗迹、遗物、传说可看出来,从远古发明并使用至今、充满哲理的象形文字也可以证明。那时的三皇五帝,个个都是思想家、发明家。正是先贤们不断靠新思想、新技术引领,我们民族才有生命力。
到了夏商周时期,国家思想也是比较宽容、自由的,从国君和各诸侯国的青铜器和铭文记载,都可以发现许多不同的思想观点。到了春秋、战国,居然产生了诸子“百家”。“百家”也许没有,但是数十家是有名有姓、有经有典的,这远比古代西方希腊罗马时期辉煌得多。单是儒、法、道、墨四家,其学说就统治了中国两千年。
可是从秦汉开始,中国几乎断崖式陷入了本土文化创新的真空期:国家在尊崇儒家的前提下,打压其他学说,将思想创新定义为“离经叛道”。中国知识分子从此干的都是歌功颂德、注解经书,不少研究还没开始,往往就被查禁、杀头,甚至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苏轼也不过在诗词文章、朝廷公文中讲了大实话,结果屡次被迫害。他被贬黄州、惠州、儋州,其实都是政敌借口文字狱,对自己的迫害。而这种迫害,朝廷做得是冠冕堂皇、理直气壮,没人想到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压抑新思想、新技术的恶果。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不得不依靠外来思想充实自己,佛教是其一,基督教也是其一,西方哲学和社会主义、民主自由等,都不是中国人创立的。
这是世界上,我们这个最聪明民族的大悲剧。
由于特殊的家庭原因,苏轼南迁惠州,半年的旅途活动,一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拜谒沿途的寺庙。而从中原到广东,是中国佛教禅宗主要的流传区域。
佛教是“东汉”时期从印度、尼泊尔等地传入我国的外来宗教,最早僧侣自然全是外国人。这些僧侣流落四方,孤苦无依
,凡是遇到信众比较聚集或山川奇秀之地,便驻锡弘法,先是结庐,再是建屋,纷纷定居下来。外来佛教有小乘、禅宗等不同流派,开始主要宣扬的是小乘佛教。直到达摩来到中国,在嵩山面壁修行传法,这种单一的局面才逐渐转变。镇江金山寺
达摩又称达磨,意为“觉法”,本名“菩提达摩”,是南天竺人
。南北朝时期在河南登封嵩山少林寺、陕县熊耳山下空相寺等地传播佛教。因为是禅宗的创始人,后辈称其为达摩祖师。著作有《少室六门》(即《心经颂》《破相论》《二种入》《安心法门》《悟性论》《血脉论》6部分)。达摩之后,禅宗相继传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五世,他们都有自己的寺庙(注),不在少林寺传法。当时无论是小乘,还是禅宗,发展得好的寺庙,都要比照中国的建筑风格,修建大殿、罗汉堂、天王殿、藏经楼、佛塔、斋堂、放生池等。但是庙里的菩萨、金刚、罗汉都是面目奇怪的外国人。经文也是梵文注音,只有极少数高僧才通晓梵文。一般僧侣也只能人跟着师傅死记硬背,跟着音律在大殿上混念。寺庙普遍面临这样一个尴尬局面:
中国殿堂供外国菩萨,中国和尚念外国经文。
如何让中国人更好学习、信奉佛教,是高僧们思索的一件大事。其中有两大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一是佛经的残缺和不解。因此先后有不少人四处寻找真经,甚至远涉天竺,唐僧玄奘就是其中最著名的一个。二是佛教经义的注释和中国化发展停顿。这两个问题都很不利于佛教的进一步传播。
在这样的背景下,催生了中国特色的佛教南派禅宗。让人意外的是,它没有发生在当时佛教更发达的中原、江浙、四川,而是首先出现在了广东,创始人就是禅宗六祖惠能。
惠能是唐代贬谪广东新州(治所在今广东省肇庆市新兴县)官员卢行瑫之子,他得道后回岭南,融合中国道教、儒教思想和社会、民俗,开创禅宗新学说,在韶州、广州、新州等地传法,形成了佛教南宗,在江南、海外影响很大。
宋代南宗已经在江南各地和海外广泛流传,苏轼时常研究佛教,对禅宗“一花五叶”的发展格局十分熟悉。他到庐山东林寺、镇江金山寺、西湖灵隐寺等游览,必定要和僧侣们研究经文
。在杭州任通判和知州时,和西湖周边的高僧们关系密切,灵隐寺的契嵩(1007—1072)禅师专门研习《坛经》妙义,造诣极高;龙井寺辩才(1011—1091)也是江浙禅宗的著名大师。苏轼还受张方平之托,亲笔书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并委托佛印刻碑、拓印,传播四方。苏轼在寺庙里的至交好友很多,如一生追随他的诗僧参寥子,关心他惠州生活的南华寺主持重辨等等。据记载,苏轼抄写、传诵、刻制过十多部佛经,还利用佛医为杭州设立医院。他为佛教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正是囿于当时对思想的极端禁锢,苏轼等人没有取得古代哲学思想的突破。连宋代发达的科技成就,也很快被新法的经济垄断和思想管控扼杀。
苏轼在中国古代思想的贡献,在儒学上有《易传》等专著,还融汇儒、释、道三教,还被儒家、佛家和道家同时尊崇为伟人。在中国能够得到三教尊崇的地位,苏轼是第一个,也是唯一的一个。
在苏轼之后840年,基督教开始在中国传播。
与佛教在中国的传播不同,基督教是有组织进入中国的,也曾得到朝廷一定的支持。在中国流行是在鸦片战争以后,以通商口岸为基地,向各地渗透,中国人信徒多是一知半解。甚至连教徒都不是的洪秀全,居然在落榜之后胡编乱造《原道救世歌》,创立“拜上帝教”——也不敢称自己是基督教,但是他敢宣称自己就是上帝的儿子、耶稣的弟弟,等于是“中国的上帝”。
太平天国玉玺(国家博物馆藏)
玺文中"天王洪日"指洪秀全;"天兄基督"指耶稣;"真王贵福"指幼天王;"八位万岁"指"爷、哥、朕、幼、光、明、东、西",即上帝、耶稣、洪秀全、幼天王、洪秀全第三子光王、第四子明王、东王杨秀清、西王萧朝贵。
就是这样一个荒唐可笑的思想,却在中国赢得了贫苦人群的响应,人们甚至不惜流血、杀头参加暴动,以图建立洪秀全描绘的“天国”—— 天下一家,共享太平。从后来历史发展证明,这个天国,其实只是洪秀全一个人的,连和他一起打天下的东王、西王等人,都仍然是其奴才。更不要说被编管、剥夺一切的民众、士兵。
三民主义
到了清朝末年,中国历史上又有一个新思想出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其实是学习西方的政治,从哲学上讲,理论高度没有超过孟子的“民贵君轻”,民族、民权和民生似乎是恩赐,并没有强力的保障。
从秦到唐,在中国人思想被禁锢了近千年后,自从苏轼、张九龄等人贬居岭南,使得广东在唐宋以后迅速发展,成了中国新思想的诞生之地。而全国的其他地方,基本上成了思想的荒漠。在佛教发展上,岭南终于诞生禅宗顿教思想。又在近代短暂的时间里,产生“天国”思想和三民主义。
在地域上,从六祖讲法的广州、韶关和新州,到苏轼贬官的惠州,到洪秀全老家花县(今广州市花都区),到孙中山老家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均密集分布在广州200公里半径内。
这都是苏轼当年足迹所到之处。在远离朝廷的这个狭小空间,产生这样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现象,引人深思。
注:
慧可(487—593)又名僧可,俗姓姬,名光,洛阳虎牢(今河南荥阳西北)人,师从达摩,汉传佛教禅宗的二祖。慧可在北方受到迫害,因此南迁安徽岳西司空山,今为二祖寺。僧璨的三祖寺在安徽天柱山南凤形山。道信的四祖寺在黄梅县西双峰山。
未完待续…
【免责声明】本刊所有内容均来自( 作者:王龙海),由(苏氏信息平台)苏耿仁进行整理编辑,文章所述观点并不代表本平台立场,转载是为了更好地传播资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欢迎亲们在底部发表神评,与我们交流
传家风|扬正气,从关注开始
更多详细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苏氏信息平台》!
点开底部“了解更多”处观看最近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