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个国内本土品牌MOCo进驻连卡佛
首个国内本土品牌MO&Co进驻连卡佛
始创于1850年的连卡佛,当年在上海租界里就很有名,那是有钱人的销金窟。后来转移到了香港,更是香港尽人皆知的高尚百货店,亦舒小说的女主角生活里最快乐的购物享受是到连卡佛买一条欧洲的裤子,赌王给即将结婚的情人买结婚礼物也不过是连卡佛的一套银器。上世纪70年代后期,由上海滩永安百货后人JOYCE MA首开的买手店就藏身于连卡佛,向来只钟意欧洲货,连日本货都少有的连卡佛在2013年4月于金钟商场LAB CONCEPT第一次开了一家大陆品牌的概念店,甚至还专门为这个牌子做了一场秀,连卡佛几乎所有的高层都来捧了场。这个牌子就是MO&Co,广州本土的一个高街品牌。
MO&
;CO品牌创始人金霓事实上,自从
2013年3月22日彭丽媛身穿宝兰立领大衣,颈围淡兰丝巾出现在莫斯科机场的飞机舷梯的一刹那,所谓的中国制造就开始翻牌。原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会长王庆说:“我们每年过去的衣着类商品出口增长都是在两位数,2008年衣着类商品出口是1198亿美元,占全球衣着类贸易额16.77%。”但这里的出口是指贴牌出品,以前的中国制造是廉价加工的代名词,而第一夫人的精彩亮相不仅带红了例外这个牌子和马可这个设计师,也让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原来中国不仅有代加工的廉价工业,也用高附加值的中国设计、中国品牌。当人们把目光转移到中国品牌上时,才发现,其实中国本土服装行业已然形成了巨龙的态势,积累了庞大的工业资本。在服装重镇广东,年销售额在十个亿二十个亿的企业数不胜数,“现在一年卖十个亿真不好意思和其他老板吃饭”,一位广东资深服装老板这样对时代周报记者说。他的品牌去年已卖到了20亿,但他依然觉得没法见人,因为按行内人的说法,还只能是小生意。传说去年,以针对富有中年妇女为主的品牌玛丝菲尔年销售额已经破了百亿,同样由台湾商人经营的针对中年职场女性为主的品牌哥弟亦破了“50亿以上”。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秘书长张庆辉说:“中国目前的成衣消费市场大约为1.6万亿元,过去的10年里,中国的衣着消费的增长,年均增速14.7%,大约每5年就翻一番。”
但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卖得好的牌子一概并非设计师品牌,他们一般是上世纪90年代初期南下开厂的江浙人从代加工而起来的自有品牌,他们自己不懂设计,从翻抄起家,大量雇用设计师,在翻抄当季欧洲款与本土经销商的建议里找到了自己的发财之路。一个有趣的对比是,尽管“例外”如此出名,但在年销售量上,它根本无法与那些有着巨大消费群体的大众品牌相比,“例外很少的,还比不上我们,全国才60多家店,有没有超过十个亿我还不知道。”那位资深的广东服装老板迟疑地说。
有钱人上巴黎买LV、Pra
da包包,但对于中国的女性消费者来说,衣服还是愿意在本土买,这不仅因为她们深谙消费之道,更因为本土品牌更适合亚洲人的体型。而在市场占有量超过90%甚至95%的本土品牌里,闷声发大财的正是那些把目标瞄准极富消费力的中青年女性的本土品牌。当然,这些年,闷声发大财的本土品牌也有了危机感,深圳品牌EIN的服装品监叶琳就很有远见地在她大赚其钱之后,毅然花巨大的代价做品牌提升,EIN提倡北欧风,在全国高档百货商场有着200多家店。“以前我们迎合消费者,所以我们赚了钱,2005年开始做品牌提升,找自己的定位,我们牌子面对的客人比较小众,所以赚的钱就没有人家多。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品牌的含金量越来越高,现在有些很赚钱的牌子又重新花钱投入做品牌提升,那太晚了。”她得意地说。中国服装品牌的新时代已然来临,有设计领先的例外,也有洪晃主导的“薄荷 糯米,葱”这种纯捧中国年轻设计师的买手店,有适合中年女性的玛丝菲尔,更有淘宝里年销售几百万的打版店,也有MO & Co这种以欧化潮流街拍为目标的潮牌店。2012年8月以来,MO & Co.及旗下高端品牌Edition 10正式进驻上海和北京连卡佛全线6间店铺后,就一直是当代女装部销售TOP1。之所以好卖,原因非常简单—性价比高。连卡佛的高层做过一个游戏,他拿了一件风衣按住牌子让一个国际资深买手猜猜产地、估估价,买手摸摸料子看看款式,信心十足地说,欧洲,价格在7000港元左右,结果标牌打开一看,made in china,港元2000多……
法国高级时装公会主席Didker Grumbach迪迪埃·戈巴克接受采访时说:“中国走向世界高级时装之路不远了,还有20年。”也许,他低估了中国人的努力,20年太久,只争朝夕,MO&Co进驻连卡佛就说明,有着自己价值观,性价比又奇高的本土中国牌子也终于杀进国际市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