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墩镇街口电器维修点守护着46万人的光明
最美供电人
作为一名老电力人,
周东治时刻穿梭在和平县贝墩中心供电所
辖区的各个角落,
翻山越岭,走街串巷为4.6万名居民
化解设备故障难题和险情,
将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献给了
自己所热爱的电力事业。
对于身为该所配电运维班副班长的他说,险情就是命令,民众满意就是最好的服务,20年间的点点滴滴也让他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坚守岗位是为了责任和居民需要
回想起1999年,作为农村电工进入供电部门时的情景,周东治说之前一直觉得配电运维很简单,没想到工作之后才发现并不轻松,除了抄电表收电费,由于线路老旧,每一条线路都必须像呵护婴儿一样小心翼翼的照顾着。
“
“当时贝墩镇的导线几乎全部都是裸导线,电线杆有近40%都是木杆,低矮不说,导线间距也小,一刮风下雨铁定有线路出现故障。”周东治说,最多的一次一天内接到几十个居民电话,故障点遍布全镇各个角落。
”
周东治与同事巡检配电设备
但最让他难忘的还是2008年,当时我国南方出现了罕见低温、雨雪、冰冻等自然灾害,贝墩的供电设施也在这次寒冷的天气中严重受损。“当时三多线705沿线四个行政村、几十个自然村全部停电,我们经过四个多小时的排查,发现仅这一条中压线就压坏了七八根位于山上的电杆。”周东治说,当时辖区内虽然雪不大,但是南方湿润的空气让树木都挂上了雾凇,线路也结上了足足有两厘米厚的冰层。
面对这样的情况,周东治和同事立即联系上级部门,当天下午就将维修用的新电杆全部运到了各断杆点位附近。但是8米长的水泥电杆对于人数有限的配电运维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难题,周东治和同事们只能请周边村民帮忙将电杆抬上山。贝墩镇的山相比我市很多地方来说,并不算高,但结冰湿滑的道路,让原本就狭窄的山路变得更加难行,一根电杆,周东治和村民们至少要抬一个多小时才能运抵维修点。
然而这还不是最累的,周东治告诉记者,在维修时,由于气温低,风又大,爬上电杆没多久嘴唇就冻得发紫,手脚也开始发麻。他们只好在地上点起篝火,在电杆上呆15-20分钟,便要轮流下来烤火。在周东治和同事们的努力维修下,仅仅三天内,沿线四个行政村的供电,全部得到了恢复。
2010年,贝墩镇所有线路的改造工作全部完毕,但周东治仍然坚持和同事们只要不下雨就上山清障,对辖区各个隐患黑点熟记于心,也让辖区的供电故障持续减少,供电质量进一步得到了巩固。
清理竹障树障是周东治工作中的必修课
为居民垫付电费曾超过自己一年工资
在周东治所在供电所并入南方电网之前,他除了维护供电线路之外,还承担着该镇部分行政村的抄表收费工作,但由于村民外出务工等各种原因,收不齐电费也就成了家常便饭。
“2000年的时候,我们一个月工资才两三百块钱,但一年到头居民电费收缴缺口少则一两千,多则四五千,这么多的钱只能我们自己掏腰包。”周东治告诉记者,其实居民也并不是不缴纳电费,只是由于务工、手头紧等各种原因一时交不上,作为一名党员,同时同样是一名农村人,不可能对村民采取过分的做法,更不可能让单位蒙受损失,暂时为村民垫付电费也就成了最好的做法。
不过周东治也坦言,由于经常都是一年工资都不够垫付村民电费,做一份工作反而要家庭贴补,因此家人也十分反对他从事这份工作。“结婚前是父母反对,结婚后就变妻儿反对了。”周东治说,同事们都开玩笑说一到年底家属就得拿钱来赎人。因此,周东治身边的同事陆陆续续有人离职,但他却依旧坚守着这份职业,在他眼里,自己家庭吃点苦没什么,党员就应该为居民黑夜里的光明做出应有的奉献。
如今,随着周东治收入的提高以及不再需要为居民垫付电费,家人也逐渐支持起了他的工作。2014年,周东治因为工作中的优秀表现,被和平供电局评为了优秀共产党员。
全媒体记者| 彭茂洋
通讯员| 徐猛 黄连妹
编辑| 陶金
我就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