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养生喝什么民国怪才103岁苏雪林养
1
偏方之一:给个性插上翅膀。
有时候,一个人命运的改变,就是因为一次选择,特别是婚姻。
婚姻好比一个炼丹炉,魑魅魍魉一进去,就会原形毕露;灵魂强大者进去,也会变得金刚不坏,火眼金睛。
本文主人公苏雪林,就是这样一个人。
她小时候,正值晚清尾声,按照传统习惯,女孩子4岁就要缠脚,她偏偏不顺从,一哭二闹三打滚,长辈们谁也拿她没办法。
这是她人生中第一次抗争的胜利,她欢呼雀跃,为自由而引吭高歌。
小时候读过私塾,她对图书发生了强烈的兴趣,捧起书本,就会忘乎所以;沉浸文字,就会乐不思蜀。
读书的习惯,贯穿了她的整个人生。
苏雪林的青春之花,盛开在民国时期。
因为喜欢梅花,又因为自己生性凉薄、孤傲高标,所以她给自己起了一个笔名“苏梅”。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里有这样一句台词:有一种鸟是关不住的,它的每一片羽毛都闪耀着自由的光辉。
苏雪林经常发表文章,因笔锋犀利,特立独行,而拥趸如云。
她的芳名在当时的文坛,占有一席之地,跟冰心齐名,与张爱玲平起平坐。
她的一支笔洋洋洒洒写了2000万字,写字是情绪的释放,是性格的舒展,是精神的独立,是心灵的自由。
写字,更是一种高级的养生之道。
2
偏方之二:最要紧是好玩儿
。苏雪林爱玩,各种各样的游戏,五花八门的玩法,她都要兴致勃勃地尝试,乐在其中,死了无穷。
在她教书、写作、研究学问的过程中,穿插一些提神醒脑的小游戏,也是对身心极好的调节,脑体结合,才是健康的根本所在。
苏雪林平时外出采风、旅行,背包里除了一本经典书籍,还会有棋子棋盘,准备随时随地跟人对弈。
苏雪林喜欢抽烟,她抽的其实就是孤独;
她喝酒,喝的就是寂寞。耄耋之年,还要喝红葡萄酒。翻阅她的日记,你会惊奇地发现,一个冬天她能干掉喝了20多瓶。
很多人会质疑了,这明明是坏习惯呀——抽烟有害健康,喝酒有损肝脏;抽烟加喝酒,病魔赶不走。
难道是老天爷对她特殊照顾?
这样一个老太太,活到了103岁,她高寿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因就是,她把自己的位置放对了。
心,排在第一位。
心是老大,家中王者,一言九鼎;
身,排在第二位。
身是仆从,勤恳恭顺
,百年不变;财,排在第三位。
财是情人,风花雪夜,温馨浪漫。
因为,把心放在属于自己的赛道上,就会乐此不疲,一日千里。
3
偏方之三:看透放下,天大地大。
很欣赏这样的一首诗:
万事开头难琢磨,有心之人苦作乐;
胸怀大志与天歌,名利终究归日落。
苏雪林知道,幸福的真正源泉,在于养好一颗淡定从容的心。
心之所向便是光芒万丈,便是无尽希望;
心之所向便是对的方向,才有无限力量。
苏雪林一生热爱锻炼,她很有创意地把益智活动跟体育运动完美结合
。苏雪林年轻时喜欢旅游,跨越山水阻隔,她不仅大开眼界,还积累了素材。
登黄山,观奇松怪石,境界高远;
赴青岛,看大海鸥鸟,心胸辽阔。
可是,命运给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结婚以后,她才发现,这个叫张宝龄的男人,跟自己三观不同,格格不入。
张宝龄伸手要她把工资交给他,她不同意;
张宝龄要她做家务、洗衣煮饭,她都不会。
丈夫要她搞柴米油盐;
她却喜欢弄诗情画意。
中秋赏月,张宝龄竟然说,这破月亮,还没我画出来的圆呢。
苏雪林气得差点没吐血。
一口气差点上不来。
她试图改变一下丈夫,邀他一块出去骑马、跳水、打网球,张宝龄果断拒绝,对于这些,他表示毫无兴趣。
生活的千刀万剐,常常把人逼得满腹才华。
张宝龄去世之后,苏雪林接受记者的采访。
她说:“把爱情升华为文学创作及学术研究的原动力,倒也是意外的收获。我想我今日在文学和学术界薄有成就,正要感谢这不幸的婚姻。”
两个人的婚姻长达36年,实际在一起不到4年,还是磕磕碰碰,乏善可陈。
有人说,苏雪林真傻,为什么抱残守缺,不跟男人离婚?
其实,苏雪林在提笔行文、身心陶醉的时候,她就已经放下了。
放下了,心宽了,长寿自然而然;
放下了,自在了,管它永远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