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家庭育儿经历听了培养出清北双胞胎男同
我是一位3岁女儿的父亲,分享女儿教育培养过程中的心得与经验,看普娃的快乐成长。
我是一位3岁女儿的父亲,由于家住在北京海淀,所以对于孩子入学和学业相对其他地区家长较早的进入焦虑期。平时女儿的爷爷、奶奶同样对所属学区的入学和升学情况很敏感,很担心孙女进不了好学校,挣不到好前程。就在周一新公司搬家,我遇到了前公司的会计同事,他的双胞胎儿子去年一个保送到了北大数学系,一个考到了清华物理系。同样是工薪阶层,他对两个儿子的培养经验,让我一下找到了培养方向,焦虑减轻不少。
通过这次详谈我把他培养两个儿子的路径画了出来。
可以说我这个同事的两个儿子是天赋型的孩子,他们对于数学本身有浓厚兴趣,所以才能在这种培养过程中没有承受太多的压力,可以说是从容的升入理想学府。由于我同事家和我家所属学区相同,本身情况也比较相近,他对孩子的培养经验是有参考价值的。通过分析,我总结了几点。
01.尽早找到孩子的兴趣学前阶段以确保身体健康快乐成长为主,锻炼孩子自主能力和自理能力,为培养兴趣打好基础。试想自己为宝贝报了兴趣班,但是她不能自理参与,那是多头疼的经历。在幼儿园中班开始,按照性别区分多尝试兴趣课程,女孩可以练习舞蹈、绘画、口才、音乐类,男孩可以尝试绘画,体育,口才等,但英语和数学思维都是不能少的选项,这是和下一步的发展有高关联性的科目。在尝试过程中孩子一定有很不喜欢的项目和比较感兴趣的项目,这个阶段孩子不能自己判断对项目是不是真的喜欢,也许是因为老师讲的生动或内容很新奇而感兴趣。但这已经可以初步找到方向了,是对艺术类,科学类还是运动类,语言类有兴趣。
02.小学阶段不能放松学霸的父亲给我的建议中抓住小学阶段的培养被反复强调。
“小学稍微累一点,中学阶段会比较轻松,有更多时间来准备升学自然通关会比较从容。”
小学1年级下学期是他家孩子的起跑点,这个发令枪是那次海淀区的数学竞赛。从那次竞赛之后,孩子的兴趣方向就确定了。之后是北京当时的知名机构的数学思维中级班,然后到高级班,又升级到竞赛班。孩子每周除周四晚上没有课外学习外,6天都有课外的辅导课程,以数学为主,英语作为辅助。孩子之所以可以完成高强度的课外学习,也是因为开始的比较早,孩子已经能适应高强度的学习生活,这种培养也可以锻炼孩子的承压能力,在大学甚至职场中适应高强度的学习或工作状态,更容易全心投入。在我看来他家孩子因为天赋进入了八中少年班,但学霸父亲却认为首先是兴趣使然,其次是付出了足够的汗水,在小时候养成了良好习惯。而进入八少后,他们的学习依然是高强度的,并没有松懈,而是有了更高的目标,比如国际数学竞赛。也是因为小学阶段的努力,他的两个孩子在中学阶段轻松很多,高考更是从容应对。在小学阶段吃一些苦,让中学阶段的路走起来更容易,进而更大概率达到目标。
03.专一培养某一方面的特长学霸的父亲是发现了孩子的兴趣是数学,从而进行了持续的培养,并没有强行让孩子全方面发展。在我上学的那个年代,家长和学校都推崇全面培养,每一个科目都要均衡。现在回头看来,我这一代人中有特长的寥寥无几,个性中庸,也不具创造力,仿佛是社会中普通的基石一样。而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专业的有一技之长的人,像李佳琪和薇娅这样成为行业的领军人才。我问学霸父亲,我家孩子要是对数学不感兴趣怎么办?他的回答是那就不要费那么多心力,找到她喜欢的,如果是乐器就重点培养,持续培养让这个方面成为孩子的一技之长。
04.高投入会有高回报作为工薪,培养一对双胞胎学霸家庭投入是巨大的。小学开始进行课外补习,上的课外班全是小班课(20-40人),从小学到高中每年的平均花费在30万上下。去年两个孩子顺利上大学才算长出一口气。整体投入是小学6年成本占到60%,中学阶段因为是八少成本相对较低,重点是并没有参加学校的国际游学活动。而回报也是丰厚的,清北录取加上奖学金和奖金大学生活就相对轻松。
学习了学霸的培养经验,我的焦虑减轻了不少,明年我闺女也要上幼儿园了,踩着培养学霸的路径,发现孩子的兴趣是关键一步,但最终是能成为学霸还是有一技之长的普娃,我对孩子的未来会看的越来越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