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听育儿的收获5篇育儿文章读后感
昨日终于开启了我们育儿类文章学习,花了下午2个半小时一口气深度学习了5篇。
具体如下:
养孩子,不要瞎使劲儿
孩子闯祸,爸爸的做法棒极了
不打不骂,和谐“鸡娃”指南
爸爸不缺席,妈妈情绪好,家才是孩子的乐园
忍不住对孩子发火时,先试试这个小窍门
有些文章的观点还是很值得借鉴和学习,印象最深的是关于不瞎使劲儿里的4个忍,其中忍住“夺命”的催促一点,也是我常犯的,一直被我妈催着,现在也习惯了催老公和孩子。总是有无数个正当理由去催促他们快一点,但文中提到:
磨蹭并不是一个真正的问题。
在《优质父母教养实践指南》一书中,心理学家艾丽卡·雷斯切尔指出:
磨蹭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阶段,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在感受时间、感受做事的规律。
只有真实地缓慢地感受过时间,他们才能专心致志地去思考、学习、和探索。
比起催促,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认识时间的概念。
比起插手,父母更应该做的是帮助孩子学习做事的条理。
比起代劳,父母更应该做的是让孩子自己体会和承担磨蹭的后果(比如迟到挨批评,比如写不完作业无法睡觉)。
聪明的父母,当孩子磨蹭时,能忍住不催促、不插手。
学会尊重孩子的节奏,让孩子意识到做事应该靠自己的自觉而不是别人的提醒,他反而会在感受时间和学习做事中变得自律。
这一段,我深以为然。
孩子有他自己的节奏和学习过程,过度完美的按计划去执行,期待每天都完美,实践下来,根本不可能,过程中也是即苦了孩子,更苦了自己。
每每看到孩子没有按计划按时完成任务,自己也陷入育娃的焦虑不可自拔。改变不了现状,在下一次孩子磨蹭时,忍不住继续催,然后继续旧戏重演。
有时候,不追求完美,真的是解决育儿问题的好法子。
正如昨天,
用幼儿园迟到的几分钟,换在家吃完营养早餐;
用打五分钟游戏,换吃饭的迅速完工;
用睡前玩五分钟乐高,赢得孩子睡前洗澡等程序的积极配合。
虽然没有完美的按计划去执行,虽然适度做了妥协,给了孩子选择,但结果这一天的收获比之前都大,我和孩子都心情很愉悦,计划要完成的事项也都全部完成了,关键是9点前准时上床睡觉,这是我们一直很难做到的。
可以说,昨天用不完美的方式,完成了相对完美的一天。
把催促,换成了和孩子沟通,或者有时是和谐的“谈判”,让孩子和妈妈双方达成一个共赢的局面。
其他几篇最大的核心,我觉得都是妈妈的育儿情绪控制,从不同角度来阐述和证明好情绪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当然,也是对妈妈自身成长的必要。
阅读,能让人打开视野,引发思考;
学习,能让我不再焦虑,踏实前行;
写作,是让我整理自己,不断升级。
作父母不易,但无法罢工,唯有迎难而上,不断学习,不断升级打怪,和孩子一起成长。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