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制度是如形成的它的出现并非偶然
中央集权制度是如形成的?它的出现并非偶然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商代已开始分封诸侯,称号有侯和伯,但分封制会造成“天子弱而诸侯强”的局面,中央集权成为当时时代的呼吁。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专制主义是和民主制度相对立的一种制度,一般都指一人或多人的独裁统治。
按照这一属性,商周时代实际上就已经显现了这种独裁统治的特征,尽管周朝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无权对诸侯内部的事物进行干预。但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以及各诸侯之间需要向周天子履行的义务以及效忠都展现了专制主义的特征,譬如《礼记·王制》中就说“天子将出,类乎上帝。”
这是周天子具备的超然地位,在制度上体现为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等级关系,但是由于分封制具有分权性,它和中央集权是对立的,所以这种专制主义一般在秦朝统一后表现的较为明显。而它是从中央集权上表现出来的。
分封制的瓦解造成的“天子弱而诸侯强”局面让各诸侯看到了这一制度存在的巨大弊端。而秦朝在这一点上看得比较透彻。
“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这句话完美的体现了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今皇帝并一海内”指的是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这叫“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它体现的正是君权时代以皇帝为最高统治者的独裁统治。但尽管理论上是这么说,但在皇帝之下还有一个丞相可以掣肘皇帝的权力,因此历朝历代无不试图削弱相权对君权的钳制,直到朱元璋废除丞相,中国皇帝们才真正实现了独裁统治。
“以为郡县”则体现的是中央集权,郡县制度不同于分封制的贵族统治,郡县制度是官僚统治,“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而皇帝拥有任免官员的权力,官僚制的出现让权力真正实现了“金字塔”式的等级关系,皇帝是最高统治者,是决策者,皇帝以下都是执行者。皇帝的政令通过官僚层层传达,从咸阳宫里传达到全国的大大小小的郡县里执行,这就是中央集权。
自此,当中国已经摆脱封建制度时,西方国家却正随着罗马帝国的瓦解进入了漫长的黑暗中世纪,可以说在这一点上中国还是走在了前列。
尽管希腊早已创造出发达的共和制度,但显然欧洲历史却开起了倒车。
总的来说,中央集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它的形成原因归根结底就是分封制的瓦解导致的诸侯崛起,使得分封制被抛弃,从而形成的另一种制度。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它的出现不是偶然,而是百家争鸣时代出现的一种必然结果。持续的动荡和分裂必然让人们渴望稳定和一个大一统国家的出现,而当这样的国家,秦国出现时,至少就秦始皇来说他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帝国重蹈周朝的老路。所以当李斯提议分封制时,他自然就同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