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员俸禄很少吗正二品官员请人吃饭只有
清朝官员俸禄很少吗?正二品官员请人吃饭只有鸡蛋?
古代有一句俗话说:“升官发财。”对于清朝的京官们来说,这句话有些沉重。大部分的京官极不容易升官,也不容易发财。
不容易升官,是对于那些没有背景、没有关系、没有势力的“三无”官员而言。有的官员在京城里混了一辈子,也只是六品、七品的部院主事、内阁中书之类。就连才华横溢的晚清名臣张之洞,以殿试探花的身份进入官场,混了16年才累迁至从五品翰林院侍读。
不容易发财,就更是一种普遍现象了。清朝入关以后,学习明朝的做法,实行低俸制,官员们的俸禄标准普遍偏低。按照《大清会典》规定:“一品岁支银一百八十两,二品一百五十两,三品一百三十两,四品一百五两,五品八十两,六品六十两,七品四十五两,八品四十两,正九品三十三两有奇,从九品、未入流三十一两有奇。”这是年俸。此外还会根据官员品级的高低,分别发放一定数额的禄米。年俸加禄米,就是人们常说的“俸禄”。
清朝官级最高为正一品。在文官中,只有殿阁大学士的级别才能达到正一品。殿阁大学士的年俸只有180两银子。这点钱,还不够他们给门房、仆役的赏钱。想靠这点年俸养家糊口?想都别想。
事后,何刚德很感慨地说:“户部堂官场面算是阔绰,而家食不过如此,师之俭德,可以愧当时之以八十金食一碗鱼翅者矣。”在这番话里,何刚德很是表扬了老师的节俭美德,可他说的“八十金食一碗鱼翅者”又是谁呢?
其实,何刚德自己也是一名囊中羞涩的京官。他当了19年京官,升迁为正五品的户部郎中。户部郎中的年俸为80两银子,禄米为80斛,看上去似乎并不少。可是,何刚德每月光是骡马费就要支出10两银子,他的年俸连骡马费都承担不了,更别说负担官场上的迎来送往和一家老小的生活了。
那么,有没有很阔绰的京官呢?当然有的,前面何刚德所言“八十金食一碗鱼翅者”,便是这样的京官。当年,李鸿章进京担任大学士时,住在贤良寺,日常饮食便是用人参黄芩等配制的浓粥、鸡汁等补品。因此,他一年要开销1万多两银子。
那可真是花钱如流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