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上唯一弃官下海的状元究竟是谁
中国史上唯一弃官下海的状元究竟是谁?
这样考上状元,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有“猫腻”的,但是有“猫腻”不等于张謇就很平凡,张謇入仕后,觉得在官场上混没前途,就主动弃官经商,去搞实业,成为洋务派中的重要一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海”了。
光绪二十年,是慈禧太后六十岁。为了祝贺她六十寿诞,皇宫里头特地设立了个规矩:这一年要增考一期恩科状元。
网络配图
贺幛贺联全部挂在乾清宫贺寿的厅堂里,张謇的一幅,挂在第六十位进士的位臵上。西太后从头看起,当看到第六十幅时,眼睛突然一亮:噫,这是谁写的?龙飞凤舞,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好。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不是有人反对老娘垂帘听政吗?此联说我垂帘听政应天顺人,惟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哩。
西太后一看落款地方的名字,忍不住脱口而出:好!好!只是这‘年’字出了头,好象多了一点,不知是何道理。张謇就站在一旁,他看得清楚,听得明白,连忙跪地叩头,说:启奏太后,‘年’字头上本无点,只缘玉帝施恩典,敬祝太后福寿添,百姓人家出头年。出头年乃民间俗语,意思是苦日子好容易过去,从此步入好光景。此话好象醮了蜜糖,西太后听了,三条钥匙挂胸前开心开心真开心,嘴巴更像笑口常开的弥勒佛:哈哈——倒有状元之才!
西太后话音未落,张謇伏在那里立即又是一阵磕头,一边磕一边说:太后、皇上英明,谢太后、皇上恩典,祝太后、皇上万寿无疆万万岁!太后一看,心想勿好,本是开心辰光的玩笑话,他张謇怎么当起真来了呢?若说点状元,那是明天五更三点皇帝的事,你是谢嗲个恩啦?转念一想:金口玉言,君无戏言么,将错就错算啦!于是收起笑容正色道:?众卿听着,多蒙皇帝孝道,文武忠心,在本后六十大寿之际恩科取士,又特地将状元郎排
在六十花甲之位,借此吉日良辰,要我恩准加封。为上应天意、下顺民心,准各位所请,加封江苏举子张謇为恩科状元!
这样,张謇就成了恩科状元。
当然,这样考上状元,用今天的话来说,那是有“猫腻”的,不过在当时也是公开的秘密。状元是要由皇帝钦点的,一般情况下都由阅卷大臣排定。他们认为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圈,谁的圈多,谁就排在前面。前十本要呈交皇帝亲自审查,阅卷大臣把他们认为第一的放在最上面,皇帝拿起的第一本就是状元了。下边的就是榜眼、探花,以此类推。
但是有“猫腻”不等于张謇就很平凡,他不但不平凡,而且还非等闲之辈。张謇入仕后,觉得在官场上混没前途,就主动弃官经商,去搞实业,成为洋务派中的重要一员,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下海”了。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个清代状元张謇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影响巨大、声望颇高,在张謇眼里,没有比国家利益更高的政府利益。当一个旧体制愿意更新并处于更新阶段时,他会与其保持最大诚意、最大程度的合作;任何人都不会说张謇顽固、保守。
网络配图
即使当现行体制遭遇不测、命悬一线时,他仍旧会为其效命奔波,他这样做并不是出于对旧体制的“愚忠”,只是为了将民族革新的代价降到最低点;但是如果这个体制真的被排挤出局,张謇就会毅然决然与新政府展开合作,而决不会对旧时代存在丝毫的留恋。无论处于任何政治集团、任何人主宰的政府,他都会勇于站到前台严厉批评当局的失策。
张謇这样的态度却受到慈禧太后的青睐。从1907年春开始,他受到慈禧太后4次召见,最高统治者希望从他那里得到真实有效的反馈信息和有益建言。据他后来的回忆,慈禧太后多次“语及时局之非,不觉泪下。”张謇直言官制的混乱和行政效率的低下,以及为推行新政筹措资金,国家财政陷入两难的窘境,还如实陈述税收加重,官吏盘剥,怨声载道等世情。又言及海外留学生对国内官员腐败和宪政进程不满,纷纷拥护革命,民心涣散令人震惊。慈禧太后闻此不禁失声痛哭。
- 上一篇:公主献给皇帝一美女转眼却被哥哥娶了
- 下一篇:甲流可以吃感康吗